丹东市是国家和省优质稻米、玉米和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东港市地处北纬39°国际公认的农作物黄金生长带,位于国家级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域,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辽宁省主要的水稻主产区。
丹东市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气候特点。丹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8-10℃,冬季较为温和,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 800-1200 毫米,降水分布较为均匀,空气湿润。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既有利于喜温作物如水稻、草莓等的种植,也能满足温带果树和一些蔬菜的生长需求。同时,温和的冬季减少了农作物遭受冻害的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地理环境。丹东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地丘陵,南部为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林下经济提供了基础。南部沿海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区。鸭绿江及其支流贯穿丹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形成了一些河谷平原和冲积扇,增加了可耕地面积。此外,丹东的沿海地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滩涂资源,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海水养殖等海洋农业。
港口码头。丹东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的重要枢纽。港口拥有10万吨级泊位,货物吞吐能力较强。丹东港与国内外众多港口有航线往来,在对外贸易和国内沿海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便捷的海运条件有利于丹东农产品的出口,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丹东农业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了便利通道。
种植产业和农业发展
丹东市粮食播种面积36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05万亩左右,年产量约75万吨,玉米和杂粮播种面积约170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0万亩。
水稻产业。丹东市是辽宁省重要的水稻产区。其水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鸭绿江、叆河等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带,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所产水稻米粒饱满、口感软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优质品种还远销国内外。
1.大米品牌建设。丹东注重打造“东港大米”品牌,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东港大米”品牌旗下的系列产品中“鸭绿江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海阗牌”、“辽东牌”、“鸭绿明珠牌”大米先后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中国粮油学会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企业辽宁鸭绿江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越光大米”是丹东唯一一家。
video
2.产业基础良好。丹东市有多家大型米业公司,并且许多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进行大米的精细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中鸭绿江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米业公司生产的稻米采用环保压膜技术,产品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颁发的“放心米”证书等。
3.科技支撑有力。我市政府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例如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作为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水稻良种生产单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杂交粳稻制种基地。先后建立了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等多个科研平台,不断培育出优质的水稻新品种。
玉米产业。玉米也是丹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利于玉米生长,玉米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当地注重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除了满足本地饲料加工、粮食储备等需求外,还在“北粮南运”中占据一定份额。其中玉米杂交种“丹玉6号”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草莓产业。丹东草莓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丹东地处北纬40度左右,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长带。其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积累和风味物质的形成。丹东草莓品种丰富,以红颜等品种为主,果实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多汁,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草莓产业已成为丹东农业的特色名片,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蓝莓产业。丹东蓝莓产业发展迅速。丹东山区的酸性土壤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蓝莓生长。蓝莓种植园分布在一些丘陵地带,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所产蓝莓果实大、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采摘季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同时蓝莓加工产品如蓝莓汁、蓝莓酱等也逐渐丰富了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丹东蓝莓产业的附加值。
杂色果产业。丹东的杂色果种类繁多,包括桃子、杏子、李子等。这些杂色果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均有种植,由于当地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杂色果各具特色。例如,一些山区的桃子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而甜度高、口感脆爽。杂色果产业丰富了丹东的水果市场,部分产品还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丹东市“北粮南运”区位优势及重要通道
丹东位于辽宁东部,与吉林、黑龙江相邻。其公路和铁路网络与辽吉黑三省紧密相连,是东北地区东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从丹东出发,通过公路和铁路能够便捷地深入吉林和黑龙江的粮食主产区,实现粮食资源的汇聚和整合。例如,通过铁路可以快速将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吉林的玉米等粮食运往丹东,然后借助丹东的港口和交通优势运往南方地区。这种连接辽吉黑三省的区位优势,使得丹东在东北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和“北粮南运”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公路运输。丹东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301国道通过,如沈丹高速、丹大高速等。沈丹高速连接沈阳与丹东,可将丹东的农产品快速运输到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沈阳,进而通过沈阳的公路网络辐射到东北其他地区以及京津冀等地。丹大高速则贯穿丹东与大连,使得丹东的农产品能够便捷地运往大连港,通过海运运往南方各地。此外,丹东的普通国省干道也连接着周边城市和乡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便于农产品的集疏运。
铁路运输。丹东铁路交通较为发达,有沈丹铁路等干线铁路。沈丹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能够承担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通过铁路运输,丹东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快速、高效地运往南方各大城市。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相对较低、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在“北粮南运”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而且,丹东还可以利用铁路运输与东北地区的粮食主产区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北粮南运”的规模和影响力。
海运。丹东港作为重要的海运枢纽,在“北粮南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丹东港出发,海运航线可直达我国东南沿海的各大港口,如上海港、广州港等。海运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廉的优势,适合大规模的粮食运输。丹东的玉米等粮食产品可以通过散货船等运输工具,沿着海岸线运往南方,满足南方地区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同时,丹东港还可以与国际海运航线衔接,为东北亚农产品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可能。